【内部投资报告】2015北斗导航专题报告

行业动态  时间 : 2015-12-11

一、主要观点

1、全球化将推动北斗产业生态升级契机,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加码行业迎来机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今年新北斗卫星升空后正式进入全球布局。北斗导航系统产业生态的构建将成为北斗全球发展的重心,区别于北斗二代重点支撑军工需求对产业生态构建需求不高的特点,全球化北斗的实现必将着重于产业链体系的构建。尤其在行业和民用北斗导航应用方面,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将是助推北斗走向全球应用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即将全面部署全球覆盖卫星的时点上,全方位提出大力支撑北斗产业生态的政策十分必要,国家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行业将迎来十年机遇。

2、在国防安全诉求下,军工北斗是北斗二代主要产业需求已呈现爆发趋势。

    国防安全的考量是世界各国发展自有卫星导航的第一推动力,摆脱对美国 GPS 的依赖,发展自有卫星定位、授时、导航、通信等系统是我国国防、安全生产等多领域的迫切需求。北斗二代的亚太组网主要需求来源于军工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需求,国内主要的军用订单均已呈现快速上量趋势。随着北斗在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预计军工北斗在未来 2-3 年仍将是北斗导航的主要需求所在,有望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我们认为,军工需求是北斗的刚性需求,当前仍然 以北斗定型终端形式采购,在军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有望逐步转化为模块化采购,采购链发生变化,但具备核心军用北斗技术的 企业仍将持续重点受益。

3、“北斗”全球化开启巨大民用市场,重点看好国内企业互联网+运营布局。

    民用市场是北斗导航未来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北斗导航系统产业生态发展的长期驱动力,但同时直接面对占有民用导航市场 95%份额的GPS竞争。行业和民用市场启动推动产业链发展机遇,在底层芯片技术方面,由于面对全球包括高通、博通以及华为海思等的直接竞争,预计国内其他北斗芯片厂商面临较大压力。在运营方面,目前北斗分理资质授权十分有限,相关企业有望发挥先发优势,在北斗运营方面从技术体系到运营规模形成优势,成为国内企业在未来北斗互联网+运营方面确定性较高的机会。我们认为,军工北斗和民用北斗的产业链体系将存在较明显差异,行业和民用北斗的主要机会将在运营。

二、卫星导航开启全球化进程

    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利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导航卫星、地面台站以及用户定位设备。卫星导航综合了传统导航系统的优点,真正实现了各种天气条件下全球高精度被动式导航定位。特别是时间测距卫星导航系统,不但能提供全球和近地空间连续立体覆盖、高精度三维定位和测速,而且抗干扰能力强。

    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 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以目前主流的 GPS 为例,当 GPS 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 1 和 0 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 C/A 码和 军用的 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 1 微秒,相当于 300m;P 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 266.4 天,码间距 0.1 微秒,相当于 30m。而 Y 码是在 P 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 50b/s 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

    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 1、2、3 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 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臵,用户在 WGS-84 大地坐标系中的位臵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 x、y、z 外,还要引进一个Δ t 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 4 个方程将这 4 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臵,至少要能接收到 4 个卫星的信号。

卫星导航系统成大国标配

    美国的 GPS 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通过军码(P 码)、民码(C/A 码)分别广泛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 2000 年至 2006 年期间,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 SA 政策,GPS 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 C/A 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 100 米提高到 20 米,这将进一步推动 GPS 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 GPS 市场的增长。美国的 GPS 是目前唯一全面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占据全球 90%以上的应用服务,在系统的成熟性、服务精度等方面都处于全球最领先的水平。1990 年的海湾战争,GPS 系统首次被应用于实战便一战成名,它在武器制导、人员定位、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总用。

    鉴于卫星导航技术在国家安全、经济生产以及民生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建设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摆脱对美国 GPS 系统的依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早在 2012年就已 经形成了‚“1+3”的格局,其中‚“1”代表目前唯一全面运行并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GPS,“3”代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导航仪系统,以及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加速部署和升级建设高峰期, 据GSA预计 2010-2020 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规模由 770 亿美元增长到 2,200 亿美元,10年增长2.85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1%,其中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是未来10年全球卫星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外,卫星导航产业已经到了向规模化、大众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 3 到 5 年时间内,卫星导航产业将开始爆发性增长。鉴于现在 GNSS 仍然处于‚1+3的格局,在未来的 3-5 年时间里,GPS 仍然将是唯一的可稳定是用的全球定位系统。为了早日打破 GPS 垄断的格局,也随着各大卫星系统的日益完善,各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兼容已是大势所趋。

     尽管全球几大卫星导航系统都在蓬勃发展,但核心市场的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至今未突破 1,000 亿美元。因此,我们认为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总体看来卫星导航产业仍是新兴的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但是,卫星导航产业作为一个前瞻性、新兴的产业,其发展历程必然会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其中需要努力营造好的市场氛围,不断建设及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需要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宣传。

     随着卫星导航技术深入行业应用以及在大众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普及,我们认为这一产业市场将快速打开。另外,我们认为卫星导航市场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赋予了北斗导航的一个黄金发展机会。北斗导航已经在亚太开始运行且全球化推广已开启,我们认为其发展将受益于全球卫星导航市场的增长,同时北斗将获得更多的应用从而有机会从 GPS 手里抢夺新兴的市场。

北斗完成亚太地区覆盖推进全球组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 5 颗静止轨道卫 星以及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主要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地 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 GPS、俄罗斯 GLONASS、欧洲 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1)空间段:北斗导航卫星持续发射载有导航电文的无线电波,提供给地球上的各种接收机来应用。

     2)地面段:为追踪及控制北斗导航卫星的运转,在地面设臵了主控站、注入站 和监控站,主要工作是收集数据,计算导航信息,监视系统状态,调度卫星, 修正与维护每颗卫星的各项参数数据等。

     3)用户段:包括北斗系统用户终端以及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可以 追踪北斗导航卫星,并实时地计算出接收机所在位臵的坐标、移动速度及时 间。接收机可分为袖珍式、背负式、车载、船载、机载等等。





北斗发展之路

     北斗发展之路我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末,我国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诸多原因而夭折。自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 3-5 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得以实现。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我国就结合国情,科学、合理地提出并制订自主研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是试验阶段,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 础设施设备等。2000 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是到 2012 年,计划发射 10 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第三步是到 2020 年,建成由 5 颗静止轨道和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目前,北斗已经进入到第二步,即覆盖亚太地区的试运行北斗卫星系统。2012年 12 月 27 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二代系统的服务区域为东经 55° ~180° ,南纬 55° ~北纬 55° 之间的大部分区域;重点区域为东经 70°~145°,北纬 5°~55°的大部分区域。信号覆盖西至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东至美国中途岛西部,北至俄罗斯腾达,南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部海域。


     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 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在我国及周边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基本服务性能为:位臵精度平面 10 米,高程 10米,测速精度 0.2 米/秒,授时精度单向 50 纳秒,同时可提供双向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 GPS 性能相当。在 2014 年 11 月 17 日至21日的会议上,联合国负责制定国际海运标准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正式将中国的北斗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这意味着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后,中国的导航系统已成为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全球组网加速建设中

         在完成亚太组网之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推进全球组网的进程。在今年 3月 30 日 21 时 52 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这是中国发射的第 17 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首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提供依据。7 月 25 日 20 时 29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 2 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 3.5 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 2 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一箭双星”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此次发射的 2 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 18、19 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第 17 颗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新型导航信号、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持续稳定推进,今年还将发射 1 至 2 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在北斗导航产业推广方面,已经完成初期市场培育,正在从行业应用拓展到大众应用,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局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发展机遇,凭借导航“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走出国门,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为北斗全球化应用做好铺垫。未来 5 年,我国将建成由 5 颗地球静止轨道和 30 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并且在国内精度达到 2.5 米。

北斗对标 GPS

          北斗一代到北斗二代经历了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的转变,转变后依然保留了“一代”引以为豪的通信功能,这使其能够在公共通讯网络中断、没有其他卫星通讯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将短报文服务和卫星导航相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也是相对于其他导航系统的一大优势。其他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告诉用户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而北斗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用户的位臵信息发送出去,使用户想告知的其他人获知用户的情况,这种互动性也是北斗系统最大的优势。

         目前,GPS 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约占全球市场的 95%.在国内市场拓展以及北斗全球化进程中,GPS 将是中国北斗系统的最强有力的对手。目前,北斗和 GPS 的主要差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当地传统通信设施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应急通信。基于这一特殊功能,研发和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能够在重大自然灾害现场实现直报、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应急减灾信息发布等功能。中国也在针对北斗的双向通信这一独特的功能对北斗导航系统进行行业重点推广,重要应用的行业有航洋渔业、森林防护、交通运输业等。

          2008 年汶川地震,重灾区通信中断。救援部队持“北斗”终端设备进入,利用其短报文功能突破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同时管理中心则通过位置报告功能,随时掌握着每一个终端所处的位置。而且“北斗”首次集纳多种轨道设计于一身,这样的混合轨道能提供更多可见卫星,可支持更长的连续观测时间和更高精度。同时,基于之前我们对卫星定位原理的简述,卫星定位至少需要准确搜索到四颗卫星,而北斗系统在我国南海上空固定有五颗地球同步卫星能提供稳定地导航信号。

          预计 2020 年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成时,其全球定位精度可与 GPS 相抗衡,亚 太地区定位精度甚至会更高。但是,长期来看北斗导航在技术指标上和 GPS相比依然处于劣势。同时,GPS 技术在市场上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替换 GPS的成本将非常巨大,用户对北斗新技术的接受过程会比较漫长。

          但是,我们预计随着北斗自身技术的提升,特别是亚洲组网的完成,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下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在未来几年北斗将可以与 GPS 抗衡,并逐步取代 GPS。同时,国家也在支持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发展。

三、产业链已形成

         国内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基本相当,自主芯片销量超 500 万片,应用范围已由行业和区域应用扩展到智能手机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预计到 2020 年左右,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可分为五个关键环节:

1、卫星制造;

2、卫星发射;

3、 地面设备;

4、卫星导航应用;

5、下游市场。

          中国的卫星制造主要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五院)负责,目前五院已经基本形成的卫星系列包括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海洋卫星等。

          中国卫星发射由中国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垄断,航天一院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地面设备在卫星产业中收入占比高达约 30%左右,仅次于卫星运营服务的收入 占比。地面设备涉及面广,包括卫星数据的接收、传输、处理、综合应用等各个方面。大体分为如下几类:

         1)卫星通信与广播电视传输:包括星状网 VSAT 系统、军用和警用网状网系统、广播系统及机/弹载移动通信终端等等;

        2)卫星导航设备:包括导航芯片与模块、星/船导航终端、机/弹导航终端、地面导航终端及导航测试设备;

        3)信息传输领域:实现各种传感器、主战武器、指挥中心、保障装备形成有机整体。信息链是融合通信、测控、惯导技术于一身的战术作战信息保障系统,是联合作战的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4)卫星遥感与综合应用领域:应用多种手段为行业用户和军兵种用户提供天基信息支持,真正打通航天装备与作战平台、作战单元或最终行业用户之间的需求链接,提升空间信息快速、灵活到达作战平台、作战单元、最终用户的各种综合应用系统。主要涉及卫星信息地面接受处理、分发、综合信息的融合应用以及面向个体应用等。

        北斗卫星的制造、发射以及卫星配套地面设备主要由国家研发、投资和部署, 目前对外的北斗卫星产业链主要聚焦于导航应用终端以及系统集成和运营。


一、导航应用

        北斗导航应用产业链中,我们重点关注三大北斗核心技术和服务,包括北斗导航芯片、导航系统集成与运营以及电子地图。

1) 北斗导航芯片

       卫星导航芯片包括射频芯片和基带数据处理芯片,卫星导航芯片是终端接收机的核心模块。导航芯片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卫星导航产品的性能,芯片技术更直接关系到北斗导航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未来方向。因此其芯片产业在北斗导航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直接关系到终端的体积、重量、成本和性能,也间接影响着卫星导航下游产业的发展。

        从1994 年美国 GPS 系统建成到 2007 年我国北斗导航一号系统的建成的 13 年中,我国导航终端绝大部分采用美国 GPS 芯片,而且 GPS 芯片技术和市场都 已经非常成熟。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的产业发展落后 GPS 的现状是北斗卫星导 航应用产业化的重大瓶颈,因此北斗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对北斗芯片研发的投资。鉴于北斗要到 2020 年才能完成全球覆盖,目前北斗二代芯片的发展呈现多模兼容趋势,主要是需要兼容 GPS 来更好地被市场所接受。同时,兼容模式也有助于北斗系统借助 GPS 的渠道和模式来打开大众市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已于 2012 年 12 月 27 日公布, 这兑现了北斗卫星面向全球提供免费服务的承诺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 化、全球化的正式启动。但是,这也意味着全球芯片厂商都能根据 ICD 来生产 北斗的地位系统,北斗芯片企业也将直面来自全球知名厂商的挑战,这中间 包括 U-blox、CSR、博通、高通等厂商。

        由于北斗导航芯片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内涌现了一批导航芯片厂商想分 一杯羹。但是芯片研发、流片、测试的前期投入很大,有的企业一直在亏损。 国家在北斗发展初期对芯片企业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但在进入产业化阶段后,就必须依靠企业的自身能力在市场上去竞争。在这种行业大背景中,北斗芯片企业一定会遵循 GPS 芯片的发展规律—经过几轮淘汰,企业数由多到少,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未来将会剩下两类北斗芯片企业,一类是专业做北斗芯片的企业,产品的性能很好,依靠规模优势把成本降得很低,面向行业应用和中高端的消费市场。第二类是在手机芯片、移动终端芯片里提供北斗功能的企业,通过 IP 核授权或软基带的方式实现北斗功能,主要面向消费类市场。

        国内北斗导航芯片厂家成果已在交通、气象、渔业、牧业等行业示范中大量 应用,芯片销量从 2012 年达 60 万片左右到 2013 年完成销量 150 万以上。基于 北斗导航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北斗导航芯片领域拥有一定的核心技术。 北斗导航芯片和终端发展空间大,利润高,都促进芯片行业的大力投资和快速发展。

       二阶段和正式进入民营,北斗芯片的研发正在加速进步。在 2014 年 11 月召开的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上,我国首颗 40 纳米级导航芯片亮相。其尺寸仅有 5 毫米见方,加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装有该芯片的国产手机将在明年投入量产。

         在 2015 年 7 月召开的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 发布会暨智能终端北斗应用高峰论坛上,展讯通信、海思半导体、联芯科技等国内主要 IC 设计企业,均已成功研发出 40nm 北斗/GPS、WIFI、蓝牙、调频(FM)四合一低功耗、高集成度北斗定位芯片以及智能手机整体解决方案,并展 示了芯片样本。会上,联想、中兴公司也分别介绍了基于国内自主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的北斗智能手机研发和规划,预计 2015 年底到 2016 年第一季度均将推出国产导航芯片的手机,采用自主四合一高集成度北斗芯片的智能手机 2016 年底很快突破 2,000 万部的规模。

        近期来看,我们认为北斗芯片厂商的业绩在很大的的程度上依然会依靠军方订单以及一些特种行业的专业运用,如安防、公安等。

2) 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

        北斗系统的集成及运营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作为与北斗地面 段和空间段的接口,有针对性地集成各种软硬件平台,服务于终端用户并收 取服务费形成收入的模式。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应用广 度和深度也在逐渐发展,开始逐步向运营服务方向迈进。

        卫星导航产业应用的发展方向是民用个人消费,以运营服务为主。导航产业发展,需改变目前应用面偏窄的现状。未来五年我国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将保持至少 30%至 40%的复合增长率,到 2015 年预计用户将达 5 亿,实现2,250亿的产值,在 2020 年形成超过 4,000 亿元的产值。2012 年中国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用户规模为 2.53 亿人,增长率 62.2%。从市场份额上来看,2012 年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规模为 1.85 亿元,2013 年市场规模达到 2.81 亿元。其中,车载导航以及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成长的重点。

        北斗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推动着市场对北斗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的需求升温,其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北斗系统的集成与运营服务也十分依赖于北斗用户的规模效应,其发展逻辑类似于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在终端极大普及、用户规模到达一定规模之后,运营服务的边际成本几近于零。后期为企业产生一个持续、客观的利益增长点,并能通过持续的运营服务提高用户粘性。

        普通大众对交通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地理信息服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位臵服务企业也开始深入地挖掘现有客户市场,发展战略也从单纯的争夺用户转变到发展成熟商业模式。基于位置信息服务(LBS)发展迅速,信息服务的累积效应也会逐步显现并成为市场主流。

        北斗运营服务采用授权分离方式,即由运营主管部门授权分理单位,依法从事北斗运营服务业务。根据《北斗系统运营管理办法》,取得‚北斗系统运营服务许可证‛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于正式注册的境内合法企业,以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为主业;

二、具备良好的专业资质、商业信誉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具备必需的北斗服务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条件;

四、拥有成规模的用户群体和明确的服务要求。 

        运营服务上取得相关运营资质能形成行业门槛,在运营服务中能够率先累积起一批客户并在后续的服务中由于网络效应快速地形成客户规模群,发挥规模效应凸显运营服务为例。因此,运营服务存在先发优势,率先进入这个领域并妥善经营的企业将占领未来北斗导航产业的制高点。
 

        当前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处于‚多系统并存、多技术融合‛的发展阶段,各种导航系统各有优势。同时,由于北斗导航用户相对还较少,且集中于国防和行业领域,大众消费领域用户稀少,单纯只基于北斗导航的产品和业务运营无法达到支撑各公司生存和扩展的需求。另外,多系统运营可以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客户,因而各公司在运营北斗系统的同时还需基于GPS等其他导航系统应用来开发产品。

3) 电子地图

        导航电子地图在整个导航应用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针对不同导航应用往往会采用不同规格的电子地图。导航电子地图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保证导航的覆盖率、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和先发优势。目前,电子导航地图产品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车载导航、手机和便携设备导航以及电子地图服务。其中, 电子地图服务包括基于移动通信的位置服务、互联网地图服务以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


  
     地图测绘等相关业务涉及到国家机密,因此国家规定从事导航仪地图相关的测量、制作及销售业务的相关活动全部需要经过国家测绘的许可,限制了国外企业的进入,这也为市场设立了较高的进入门槛。四维图新、易图通之类的地图厂商技术力量雄厚,专注上游导航数据信息及数据库建设与开发;凯立德地图产商地图软件技术较强,专注于制作搜索引擎软件。电子地图资源和技术相对独立于导航技术,可以普遍适用于北斗或者其他的导航系统。因此,虽然现有的电子地图主要是为 GPS 设备提供导航定位服务,但是这一技术和相关的资源可以很方便直接的应用在北斗上。

        地图的一大优势是能够提供关于地理位臵的相关信息,地图上的各类地理信息能够构成比较真实、完整的环境信息,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移动用户的位臵性、移动性的使用行为。地图也因此特性成为连接用户和商户的桥梁,地图不仅仅局限于一款工具产品,它更是能够提供更多详实内容和完善服务的综合平台,电子地图正在成为发展 O2O 业务的重要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二. 北斗下游应用

        从美国、俄罗斯卫星导航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过程来看,产业应用的发展过程都是遵循首先应用在军事、特定行业中,然后扩张到大众市场。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将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由国防安全领域起步,然后逐步推广到行业应用,最后到大众消费市场。


1) 北斗国防安全应用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能够提供与 GPS 类似的军事功能,包括:为相关武器装备定位导航,快速定位相关人员和武器装备,人员搜救、水上排雷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军队提供位臵服务、授时服务、信息通信,并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通信功能来相互传达指令、搜集各级部队的基础位臵信息为高层指挥部提供有效地战场管理依据。北斗导航在国防上的应用,能够摆脱对GPS等国外设备的依赖,使我国的军事导航不再受制于人,能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和减少国防经济的负担。 


               据估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目标追踪能力提高 100 到1,000 倍,将帮助中国军事现代化实现大跨越。随着北斗二代应用示范工程的开展,军事需求将逐步恢复并快速增长。通过人员、装备数量及其对其导航设备的需求估算,北斗导航在国防领域的市场规模接近 100 亿元。



2) 北斗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大力推广

         除国防外,北斗导航主要应用的行业有航空、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测绘及GIS 采集、智慧城市等。我国近几年也开始通过启动行业应用的‚示范工程在相关行业中推广北斗导航的应用,进而推动北斗导航产业化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展的北斗应用示范项目包括中国气象局‚基于北斗的大气海洋与空间检测运行运用,广东省基于北斗的公务车管理示范,交通运输部的‚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等。农业部、中国电信、国土资源部、公安部等也都在积极开展北斗的示范应用。

 

航空运输

        为了使我国航空业摆脱对国外导航系统的依赖,维护我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安全与效益,民航业的导航系统终端预期会逐步过渡到以北斗二代为基础,并兼容其他主流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在民航中的潜在应用分为通用航空、商用航空、机场场面监视管理和特殊应用等。

        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也将成为其应用在航空上的一大优势,通过双向通信,飞机将能实时的传回位臵信息,这样便于空管部门监控飞机位臵以及状态。这一功能的运用能避免马航 370 失踪的惨剧,也能在发生事故时使定位和救援的速度加快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伤亡。

        据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局预测,到 2020 年全球航空领域的卫星导航设备需求量将达到 14.7 万台/套,市场规模将达到 57.04 亿美元。同时,2020 年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的接收机价格将大幅度降低,这些卫星导航设备需求大部分是GPS,一旦北斗导航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北斗导航在航空领域的需求将大大提升。根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15 年运输机数量将由 2010 年的 1,597 架增加到2,750 架,年均新增 230 架。假如全部安装北斗接收机,则每年新增市场规模为 6,918 万。

海洋渔业

        北斗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在保障渔船出海安全、巩固和推动渔业生产上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通过北斗导航,相关渔业管理部门可以随时获得渔船位臵,从而对各个渔船进行实时、恰当的管理。渔民在遇险时可以通过北斗双向通信功能向监控中心求救,这样省却了渔船安装卫星电话的高支出。

        2012 年,农业部共计投资 9,000 多万元为辽宁、山东、浙江、海南、大连和青 岛等 10,000 多艘海洋鱼船配备北斗导航设备。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组委会提供的北斗海洋渔业应用资料显示,海洋渔业已成为北斗导航民用规模最大的行业。国家渔业局的‚十二五规划计划为 90%以上渔船配备必要的安全通信、避碰设备,各地政府提供 70%~90%补贴采购北斗接收机,同时系统平台运营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因此,我们认为北斗导航在海洋渔业行业应用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交通运输

        北斗导航中交通运输相关的应用占导航民用领域的 70%~80%,北斗导航在交 通运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应用北斗能提高管理部门执法效率和质量; 第二,北斗的应用能提供行业导航服务以及安全保护。中国交通运输业率先应用北斗导航进行交通运输重点营运车辆监控管理,目前交通部在北斗领域规划了 7 个示范项目,其中三个陆地项目、三个水上项目、一个民航项目。

        北斗在交通运输上的示范性应用最显著的是“两客一危”项目,即中国交通部要求 2013 年 3 月底之前,江苏、安徽、河北、陕西、山东、湖南、宁夏、 贵州、天津共 9 个示范省市区 80%以上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要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车载终端。


        经过多年的发展,GPS 已占据测绘领域的主导地位,未来增长速度将放缓,预计未来 10年复合增长率在 8%左右,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 115亿元。同时,《中国地理信息应用报告 2010》显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多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 20%。预计 2020年我国 GIS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 98.52亿元。目前,国内测绘和 GIS采集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相对成熟与稳定。在终端产品上,国内企业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为日后开发北斗终端产品和兼容北斗的终端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创新 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其建设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投资重点。据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达到 5,000亿元,长期来看投资规模将超 10万亿元。我国已有 154个城市明确智慧城市建设计划,覆盖 80%以上的二级城市。将北斗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即可以节省北斗推广费用,更能快速打开北斗导航的规模化应用。

        北斗导航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向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支持高可靠、大容量和高并发处理,面向多类型行业和公众用户,为移动终端、服务以及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提供标准化接入。 北斗导航的应用不仅能提供地理信息和导航服务,同时还能提供多行业授时服务。

三、北斗民用 —— 大众消费领域

        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其中,扩大大众应用规模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规划重点指出导航产业要适应车辆、个人应用领域的卫星导航大众市场需求,以位臵服务为主线,创新商业和服务模式,构建位臵信息综合服务体系。重点推动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标准配臵,促进其在社会服务、旅游出行、弱势群体关爱、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多元化应用,推动大众应用规模化发展。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3 年度),我国导航定位产品总销量突破 3.48亿台,其中智能手机销量达 3.3亿台,PND和个人导航仪销售约 100万台。在车辆导航市场上,前装和后装市场终端销量分别大约为 185万台和 760万台。另外,监控终端销量大概600万台。截至 2013 年底,我国北斗终端持有量已超过130万套。

        目前,LBS服务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以及 BAT等互联网企业都将 LBS 作为未来发展的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据 GSA 预测,我国手机导航的渗透率将由 2010年的 7%上升到 2020年的 82%,市场空间巨大。国内智能手机用户的庞大且仍然加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将为我国 LBS 服务市场提供长期支持。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电信服务质量报告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5.35 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 12.93 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约8.83亿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行,我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而作为智能手机标配的卫星导航业务也在飞速增长。同时,我们从手机流量分布图中也不难发现手机地图导航应用已经占了接近手机总流量的五分之一。这已经凸显手机导航在大众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O2O等业务的推进,手机导航市场依然将飞速发展。再者,手机导航产生的地理大数据能进一步造就更大的市场价值。因为北斗在国内的导航定位精度将超过 GPS,未来手机应用对导航定位精度要求的提升将加速北斗在国内这一市场取代 GPS。北斗导航在手机导航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是非常巨大的,预计将带来超过百亿级的市场。

测绘及 GIS 信息采集

        测绘是地理数据获取十分重要的信息源,也是信息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在测绘事业与科技发展中,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信息获取能力差,严重制约了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北斗导航系统的建立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进行测绘具有测量度高、操作简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等特点。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可以为区域内服务的客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施的定位服务,北斗导航用户客户端也具有双向通信能力,以及单双向两种授时功能。GIS可以用来确认航点、航线和航迹,进行国土、矿产、环境调查等,一般需要确定采样的点位信息,而铁路、公路、电力、石油、水利等地理数据的采集则是需要确定管线位臵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同时测量记录多个目标的位臵信息,并能将数据实时传回监控站,并进行实时地查分处理和航迹信息显示,提供与基地指挥控制中心的数据传输接口,并提供与遥测系统的接口。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3 年度),我国导航定位产品总销量突破 3.48亿台,其中智能手机销量达 3.3亿台,PND和个人导航仪销售约 100万台。在车辆导航市场上,前装和后装市场终端销量分别大约为 185万台和 760万台。另外,监控终端销量大概600万台。截至 2013 年底,我国北斗终端持有量已超过130万套。
       目前,LBS服务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以及 BAT等互联网企业都将 LBS 作为未来发展的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据 GSA 预测,我国手机导航的渗透率将由 2010年的 7%上升到 2020年的 82%,市场空间巨大。国内智能手机用户的庞大且仍然加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将为我国 LBS 服务市场提供长期支持。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电信服务质量报告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5.35 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 12.93 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约8.83亿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行,我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而作为智能手机标配的卫星导航业务也在飞速增长。同时,我们从手机流量分布图中也不难发现手机地图导航应用已经占了接近手机总流量的五分之一。这已经凸显手机导航在大众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O2O等业务的推进,手机导航市场依然将飞速发展。再者,手机导航产生的地理大数据能进一步造就更大的市场价值。因为北斗在国内的导航定位精度将超过 GPS,未来手机应用对导航定位精度要求的提升将加速北斗在国内这一市场取代 GPS。北斗导航在手机导航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是非常巨大的,预计将带来超过百亿级的市场。    

      虽然智能终端导航市场巨大,但是鉴于北斗导航的技术积累不足、市场进入的太晚,这个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依然会被 GPS 所支配。相比来看,车载市场将成为北斗导航民用推广的一大突破口,主要原因有:

      一、 车载市场规模小于手机等大众消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还相对较小。
      二、 车辆市场对技术积累的要求较高,北斗导航企业可以紧抓机会通过市场竞争来提升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军其他大众消费领域。
      三、 汽车导航终端对功耗的要求不会像手机等产品的要求那么高,北斗导航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在精度、定位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四、 北斗导航企业相比国外企业具有东道主的优势,能通过对本地市场更深入的理解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服务。

      目前,LBS服务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以及 BAT等互联网企业都将 LBS 作为未来发展的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据 GSA 预测,我国手机导航的渗透率将由 2010年的 7%上升到 2020年的 82%,市场空间巨大。国内智能手机用户的庞大且仍然加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将为我国 LBS 服务市场提供长期支持。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电信服务质量报告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5.35 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 12.93 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约8.83亿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行,我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而作为智能手机标配的卫星导航业务也在飞速增长。同时,我们从手机流量分布图中也不难发现手机地图导航应用已经占了接近手机总流量的五分之一。这已经凸显手机导航在大众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O2O等业务的推进,手机导航市场依然将飞速发展。再者,手机导航产生的地理大数据能进一步造就更大的市场价值。因为北斗在国内的导航定位精度将超过 GPS,未来手机应用对导航定位精度要求的提升将加速北斗在国内这一市场取代 GPS。北斗导航在手机导航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是非常巨大的,预计将带来超过百亿级的市场。

         虽然智能终端导航市场巨大,但是鉴于北斗导航的技术积累不足、市场进入的太晚,这个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依然会被 GPS 所支配。相比来看,车载市场将成为北斗导航民用推广的一大突破口,主要原因有:

一、 车载市场规模小于手机等大众消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还相对较小。

二、 车辆市场对技术积累的要求较高,北斗导航企业可以紧抓机会通过市场竞争来提升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军其他大众消费领域。

三、 汽车导航终端对功耗的要求不会像手机等产品的要求那么高,北斗导航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在精度、定位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四、 北斗导航企业相比国外企业具有东道主的优势,能通过对本地市场更深入的理解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服务。
 
        我国汽车产销量在 2012年均突破 1,900万辆,预计在今年我国将有至少 25%的城镇家庭拥有一辆私人轿车,未来 5年城镇居民家庭轿车的需求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2%。目前,北斗车载导航产品成熟度已可媲美 GPS,随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汽车消费时代的来领,北斗导航将逐渐在车载市场上显现其巨大的潜力。社区导航包括关爱特殊人群的市场潜力也非常大。在特殊人群中,我国老龄化率已达 14.8%,老龄人口达 2.02亿,在校小学生 9,473万人,留守儿童约 5,800万,重度精神病患者约 1,600万。这些人群是北斗社区导航的潜在用户,随着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增加,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北斗在这一市场上也将大有可为。预计每年北斗智能化定位终端需求量将达到千万级别,每年市场需求总量达百亿元级别,配套的运营服务产值将达数十亿元。

          大众消费市场由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还不完善,所以这一市场之前的发展空间受限。但由于大众消费对卫星导航的巨大需求,北斗导航在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大众消费应用占卫星导航市场超过 80%,其中美国 GPS 占据 95%的市场。由于北斗芯片成本受制于技术以及出货量,目前相比 GPS 还偏贵,这也是导致北斗导航在大众应用中发展缓慢的原因。相比于GPS 目前具有的巨大规模优势,北斗导航芯片只有千万级别,而美国 GPS 的出货量在千亿级别。随着北斗二代亚太地区组网完成,国家通过补贴专项经费来发展北斗芯片,使其规模化。预计在今年之后,北斗导航芯片将达到一定规模。因此,我们预测占据导航市场 80%的大众消费应用将是北斗产业未来长期稳定的驱动力。

四、政策利好北斗潜力无限

        借鉴之前美国和俄罗斯对 GPS 和格洛纳斯的推广,我国对北斗的推广依然遵循着‚军用为先—>行业示范—>民用后发‛的发展路径,这中间的行业示范以及民用的推广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在美国 GPS 的发展历程中,其政策越来越开放且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极大地推动了 GPS 在 GNSS 产业链及全球市场的发展。现在,美国 GPS 已经从最初的‚军用为主,民用为辅‛发展到‚强军护民、以民养军‛的新阶段。北斗的发展也将遵循这一规律,未来其市场会具有无限的潜力。

1. 政策利好

         自 2007 年我国密集出台了若干关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文件,之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政策促进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品的应用。同时,国家科技规划、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地理信息产业规划等规划中均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作了相应规划。在北斗区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和国家出台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之后,国家各部委以及地上各省市地区也纷纷出台北斗产业发展规划或行业应用推广行动计划。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到 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同时也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乘着“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国家也正在重视北斗卫星导航在“一带一路”中的应用,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将北斗推向全球。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北斗不仅起着导航、定位、数据采集、测绘等位臵服务作用,同时也担负着保障卫星通信无障碍的重任。同时,今年也是‚十三五‛计划的出台年,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规划的‚北斗‛必将依然作为国家的战略要点被列入其中。借鉴德国工业 4.0的规划,国务院于 2015年 5月 8日公布《中国制造 2025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2025》中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作为国家战略重点以及未来通信导航技术的基石,相关扶持政策仍然会持续出台以推进北斗系统的较快较好的发展。导航在制造业中,如物流、工程、土建、交通运输上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发展一定会被越来越重视。同时,预计 2020年全球组网完成,在《中国制造 2025》后半段北斗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看来,未来十年都将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相关产业链的爆发式发展期。

2.北斗市场潜力无限

         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在 1994-2003 年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2004-2009年的平稳增长之后,其产业发展规模日趋扩大,2012 年全球卫星产业产值增至 1,895亿美元。未来,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完善和成熟以及全球组网的完成、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和欧盟伽利略系统的不断投入使用,同时美国 GPS 开始不断向新产品、新领域、新市场深入,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应用产值规模将会不断提高。仅从 GPS出货量来看,在 2011-2013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仅 2013年出货量就达 900万台左右。由于卫星导航系统不断地升级换代,卫星导航系统所涉及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新的需求带动新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加快涌现。因此,市场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也会引导市场的新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链,包括芯片制造、卫星导航、电子地图、位臵服务等都会不断地发展完善。据 GSA 预测,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将由 2010 年的 775.8 亿美元增长到 2020年的 2,207.4亿美元,10年增长 2.84倍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02%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3)估算,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已达 1,04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39%。其中北斗产值已经超过 100亿,较 2012年增长 150%;导航定位终端的总销售量突破 3.48亿台,较 2012年增长 70%。到 2013年年底,北斗终端民众持有量超过 130万套,年度增加 117万套。同时,白皮书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值占比分别为 15%、68%和 17%, 其中上游和中游占比均有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北斗卫星产业链发展正走向成熟。

        国务院 2013年出台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 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 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 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根据以上数据即使保守测算,2020 年北斗相关产值将为 2012年的 60倍。而 1993-2001年,GPS市场 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9.2%,北斗与美国 GPS市场发展规律基本吻合,国家所设立的目标并不激进。

        虽然民用市场是北斗市场主要驱动力也是未来的最大市场,但是近期军用市场依旧是北斗卫星导航稳定市场增长点。按照美军在 GPS 上投入的军费占比1.5%来粗略估算,国内军用北斗市场规模到 2020 年将超过 2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17%。根据我们对北斗相关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 近期北斗龙头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拿到军方订单。在军用市场采购上面占优势的企业必然是短期市场龙头企业,同时在军方订单上积累的先发优势、技术优势也必将成为企业奠定好的基础为长期争取稳定、巨大的民用市场做好准备。


热点新闻

版权所有 © 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6781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177